芸朮散步道
每天有著許許多多的人和物來來去去,充滿活力的成田機場。
您知道在如此有活力的成田機場之中,也存在著能夠為人們帶來平靜的空間嗎?
各位可能沒有注意到,在您所使用的空間中其實存在著許多的藝術品。
在這個區塊,我們將在介紹這些藝術品的同時,提出在成田機場消磨時光的新方式。
希望各位能夠在旅途中與這些藝術品有一段美麗的邂逅……
出境手續前區域
地下1樓
日本美術名品微型畫廊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處是將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日本美術代表性名作設置在成田機場墻面和頂壁上的微型畫廊。我們使用特殊成像膠卷,為您生動逼真地再現了葛飾北齋的代表作《富嶽三十六景》、國寶《洛中洛外圖屏風(舟木本)》等歷史價值珍貴的日本美術名品。
在此,您可近距離盡情欣賞這些通常只能遠觀的美術作品。敬請領略其氣魄十足的魅力!
※此畫廊是株式會社3M Japan、東京國立博物館及成田國際機場株式會社共同合作的項目。
地點
第1航廈 地下1樓

1樓
曙光
株式會社堀木ERIKO & ASSOCIATES 堀木ERIKO

以溫柔地包容地球上所有事物的能量之源「曙光」為主題。
運用自古傳承下來的抄紙技術,妝點出溫馨的空氣感和氣氛。
地點
第1航站樓 1樓

4樓
B.S.EAST/V.O.WEST
中村哲也

這是一對以飛機為元素的彫刻。
「B‧S‧East(藍色·天空·東方)」蘊意著東方雲朵,「V‧O‧West(紫羅蘭·大海·西方)」蘊意著西方波濤,從日出東天,日落西海獲得創作靈感。
雲朵以平等院的「雲中供養菩薩」、波濤以「海賦紋樣」之日本傳統花紋為基礎。
「B‧S‧East」高4.5米,寬2.2米,厚1.6米;「V‧O‧West」高4.5米,寬2.4米,厚1.6米。
地點
第1航站樓 4樓

4樓
成田國際機場南翼盛況圖/成田國際機場 飛機百珍圖
山口晃

這是以成田機場為主題,現在、過去、未來渾然融合的透視圖。
「成田國際機場 南翼盛況圖」透視航站樓內外,畫有江戶時代的旅客和設施等。以部分性時代不詳的表現手法描繪了成田機場旅客如織的熱鬧景象。
「成田國際機場 飛機百珍圖」中內有溫泉設施、宴席的奢華的3層噴氣式飛機在黃色雲霧上翱翔,從雲間俯瞰,成田機場宛如一座城池。
這兩部作品是將用筆細膩畫成的水彩畫原畫摹寫到陶板,製成壁畫,作品大小均為高3.8米,寬3米。
走近細看,會有各種有趣的發現。
地點
第1航站樓 4樓

4樓
THE UNIVERSE
山本容子

根據山本容子女士的原畫製作的大型彩色玻璃。 人與人、國家與國家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維護世界和平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將其銘刻於心,這個世界就不再有紛爭,作品蘊含了這一美好願望。
地點
第1航站樓 4樓

4樓
天仙像
北村西望

初升的太陽象徵著光明的未來,在日本的天空自由飛翔的天仙不僅象徵著守護旅客安全,還象徵著世界和平。
地點
第1航站樓 4樓

4樓
飛翔的天仙們
粟津潔

根據栗津潔先生的原畫製作的大型彩色玻璃。畫面中眾多「天仙們」翩翩起舞,華美而溫馨,表現了新的相遇令人興奮的心情。
地點
第1航站樓 4樓

4樓
玻璃塔·清澈的自然之鄉
岩田糸子

已成為第1航站樓出發大廳象徵的這一作品以「清澈的自然之鄉」為主題,淡綠色背景上用色彩表現「蒼穹和水」「樹木和繁茂」「花卉和華麗」「五穀豐登」,絢爛的五光十色吸引著旅客的眼球。
地點
第1航站樓 4樓

出境手續後區域
3樓
時之花
坂上直哉

隨著您漫步前行,「時之花」重疊的花瓣美麗而優雅地變換著形態。 在四季分明的日本,花香成為信使為人們帶來了季節的消息,月亮的形狀報知時節的變化。
地點
第1航站樓 3樓

3樓
日本/全部相連
MASAMI DESIGN 高橋正實


左右對稱的兩張導入部金銀延綿30米的壁畫以黃金之國Zipangu、日出之國日本為主題,繪有跨越時空翱翔的金魚,核心區繪畫面板上的故事引入對日本的介紹。 同時也介紹日本引以為傲的產業和技術,「聲援日本」是設計的第一目的。
地點
第1航站樓 3樓

出境手續前區域
3樓
日月四季
原畫:加山 又造 Matazou kayama

設置在第2航站樓出發大廳中央的屏風式大型壁畫(高3.5米,寬39.2米)以「適合裝飾日本的大門、以日本為形象的藝術品」為概念,委託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畫家加山又造先生(已故)繪製原畫,然後製成陶板。
作品以日本的特點「春夏秋冬」為主題,採用眾多金彩和鉑彩。為了在原畫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陶板的優點,將原畫「翻譯」到陶板上,加山大師親自指導製作。
大師對在由混凝土和金屬,以及銳角輪廓構成的航站樓空間裡,如何以日本的四季為主題,展現優美的環境上給予了特別幫助。
地點
第2航站樓 3樓

1樓
紅白山茶花/紫色燕子花
田中一光

第2航站樓到達大廳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裝飾在南北兩端的陶板作品。 到達大廳的南面是「紅白山茶花」,北面是「紫色燕子花」。 花的造型不是用釉藥的顏色分開塗上,而是每片花瓣的顏色和花莖的顏色都拼接,即像拼圖遊戲般地由曲線異形形成大型陶板。
地點
第2航站樓 1樓

入境手續前區域
2樓
木
作者:狩野笑云(群馬縣富士見村)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在四季嬗變、多溼的日本,一直用与自然協調的木材建造房屋。
本作品根据日本家具和門窗隔扇的設計,用平板和框架材料构成。
選用如今已變得彌足珍貴的原生木材(杉木、桂木、扁柏木、櫸木等),突出木頭經過漫長歲月形成的木紋造型美。
透過工匠大師用刨子刨光的精湛手芸,展現木紋的精美。并在表面打上自然蜡,更突顯和長久保持美麗的木紋。
中心部分配置有圓鼓般的立体造型,能感受木質溫馨的手感。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土
作者:金子忠雄(千葉縣船橋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不僅在日本,在很多國家泥土自古以來就被用作建筑材料,將泥土這一原始素材制成美麗而功能出色的墻壁的泥瓦匠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工匠。
本作品作為日本的土墻,透過保留泥土的表情,并与灰泥墻中趣韻幽遠的「土佐灰泥墻」組合,形成高低差,在墻面上形成進深和表情。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瓦
作者:五十嵐清(群馬縣藤岡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瓦用於日本木結构房屋的屋頂。
展出在噹今洋瓦的需求增加,即便和瓦也是用机械成形后,用燃气爐或電爐燒成瓦為主的時代,依然在伝統的「圓形瓦窯」燒成的瓦。
生產瓦的瓦窯与陶窯不同的部分在於窯的形狀。
瓦窯是中間疊放瓦,從兩側添加劈柴。
不是將劈柴灰(釉)直接蓋在瓦上,而是透過充滿煙霧,用煙熏熏成墨色,同時提高防水性。
從瓦窯燒出的瓦的墨色各不相同,妙趣幽深。
本作品都是逐一用手成形,為了伝遞瓦流暢的曲線美,將瓦簡洁地排放,強調瓦的波形曲線。從下往上數的第3層的擋雪瓦不僅是美觀上的一個強調重點,也表現出了多雪之國的生活智慧。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陶
作者:三笘茂美(滋賀信樂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為了批量生產陶器,古時候普遍使用的「登窯」(一种利用傾斜面點火燒窯,高效率燒成的大陶窯)如今也因生產率和成本等因素而改為以燃气窯為主流,現在仍能夠持續燒制陶器的登窯已非常少。
本作品是這次特為制作作品而由為數不多的登窯燒制的,希望保存并伝承伝統的技法。
登窯費時5、6天,24小時持續投柴(紅松木)。
放在靠近陶窯入口的陶蒙上的松灰多,形成釉,一些部位的表面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越往傾斜面上面的窯室,越能燒制出「緋色」的紅色調陶器。
本作品按照這一流程,按火從下面向上面燃燒來展示。
即便是一塊陶片,自然的灰釀出的表情(景色)也不相同。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漆器
作者:山本英明(福井縣鯖江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在坯料上反复上黑漆,然后用朱色漆進行終飾的「根來涂」是數千年前伝承至今的伝統的漆器技法。
為了直接展現朴素剛勁之美,均等地分別涂上朱色和黑色的漆,明快清晰,別具匠心。
「根來涂」用於器皿等日常用品,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逐漸現出朱漆表面下的底涂黑漆。
日本人認為這時呈現的花紋是一种美,能看到在日本人的審美意識中對自然和生命的敬意。
因此本作品特意排除了花紋,透過展示根來涂原本的形態,表現根底下潛流著的日本審美意識。
表面經過研磨工芸加工,如鏡面般光澤,映照出路過人的身影,色調還會隨著人視點的移動而變化。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蒔繪
作者:番浦鴻藏(滋賀縣近江八幡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蒔繪」是充分利用漆的特性,追求更美麗的紋樣裝飾而發展的技法。
用漆繪制圖案紋樣,趁著未干的時候繪上金粉的蒔繪是享譽海外的日本獨特的漆芸,。
本作品參考「高台寺蒔繪」的芒草紋樣,以抽象化的美麗紋樣描繪大自然。
朱紅色調的外側8塊是明亮的「洗朱」色調,靠近中間的4塊是深朱色調,頗具匠心地讓人欣賞到朱紅色的變化。
在与朱紅交替配置的黑漆上,特意不描繪紋樣,從而更突顯朱紅的漆繪。中間的蒔繪用了很多金粉,使作品具有向心性。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瓷器
作者:岩永浩(佐賀縣有田町)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伊万里燒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瓷器,据伝德國邁森瓷器也受其影響。
本作品是瓷器工匠用伝承至今的初期伊万里只用鈷繪制的古伊万里伝統技法,手繪彩畫,使用天然材料的釉子的作品。
由於瓷器上的圖案是在碟子中完成的,故不進行圓狀加工等多余的加工,展出容器本身。
以伝統的古伊万里圖案為主,也融入瓷器工匠的原刱圖案,每件各不相同的彩碟展現了伊万里燒的多樣性。
透過將我們生活中的容器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建筑空間里協調而圖案迥异的碟子們將我們領進了一個小宇宙。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金箔
作者:笠間志保(石川縣金澤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日本的金采掘量絕對不多,可算是彌足珍貴的存在,因而用靈巧的手將金敲薄延展成金箔的技朮發展起來了。
如金箔曾作為隔扇和屏風上圖畫的背景,將人們領入豪華絢爛的世界般,本作品使用真金箔貼於优質和紙上。
和紙在木板上多層打底,能應對溫度的變化,沿襲自古以來的隔扇制作方法。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竹
作者:松井通仁(京都府京都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七夕節、新年里的門松以及動工典禮上的竹子因其筆直挺拔的姿態,象征著吉利、純洁的品格而為日本人在生活常用。
竹篱笆墻也是其中之一,經過工匠師傅的各种加工,美麗的竹篱笆造形妝點著日本庭園。
本作品是將竹子細細地剖開后重新組合,并透過干燥防止竹子裂開,提高了裝飾美的「松明墻」。
將竹子前后雙重組合,形成立体美。
橫櫺條使用被煙熏成黑褐色的竹子,与黑繩子一起烘托白竹的美。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石
作者:松崎胜美(京都府京都市) 美朮指導:吉岡幸雄

© Forward Stroke Inc
日本雖然沒有像西方那樣將石塊作為墻材堆砌起來,但也用作城池的基礎和寺院木柱的基石、房基石,也用作點景石形成日本庭園的造型美。
本作品參考京都東本愿寺枳殼邸庭園的高石墻,同時呈現石墻古朴厚重的形象和點景石的造型美。
從左上方至右下方的大鞍馬石(注釋:日本京都鞍馬產的石頭)流線寓意著將來客領到玄關放鞋的石板的迎賓待客流程。
這是用日本庭園所用的伝統的自然石布置表現机場具有的「人們造訪、往來」的要素。
所用石塊全部為日本產(約有8至10种)。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2樓
光屏風(紅)
吉岡幸雄(京都府京都市)

© Forward Stroke Inc
日本人的生活中紙不可或缺。從隔扇、拉門、屏風等房屋門窗類、家具到方形紙罩座燈、燈籠之類的照明器具,甚至屏風鉸鏈都靈巧地用紙張精工細作。紙雖然容易破,但能夠重貼,通過經常維護能夠長久使用。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像植物隨四季而盛衰循環般,接受時光流逝帶來的變化,感受歲月靜好。日本人的這一情感表現在了紙文化上。
而且其中還有以繪有圖畫的隔扇、屏風迎客的審美意識。在到達中央大廳的兩端配置了染司吉岡用植物染成的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色彩「紅」和「藍」的屏風作品。屏風紙選用島根縣斐伊川的井谷伸次先生的工坊製作的優質和紙,由鈴木源吾先生裱糊製作,凝聚了工匠技術的屏風宛如方形紙罩座燈般綻放著柔和的光芒,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地點
第2航站樓 2樓
